开学前家长身心调适篇
新学年开局如何助攻孩子?大家一起叨一叨。
一、以身作则,示范养成好习惯
身教大于言传,新学期,让我们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养成良好的习惯。
1.运动的习惯,不仅能增强体魄,提升心理免疫力,而且能促进思维灵活性,提高学习效率。
2.阅读的习惯,阅读是家长和孩子终身学习的最好方式,能够丰富人的内心与思想,促进独立人格的形成。
3.自律的习惯,罗斯福曾说:“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不是智商,而是自律。”如果我们成年人在家总是抱着手机或看电视,又如何能去管教孩子呢?
4.关心的习惯,人们相互的关心能让人感受到支持和爱意的流动,关心爱人、关心长辈、关心朋友,温暖的问候、小小的礼物、替对方分忧……当同学看到我们这么做的时候,也能够学习如何关心家长关心他人。
二、识别表现,该干预时要及时
经过相对宽松自由的假期,面对新学期开学,同学们会有一些“开学综合症”的表现是很正常的,家长要学会识别这些表现并表达理解,不要以爱的名义制造和传递焦虑,过度担心孩子开学后的适应情况。
请注意,如果孩子有下列表现中的3个及以上,家长们就要及时出手干预了:
1.作息不规律,晚上不愿睡,早上不愿起。
2.学习不规律,作业不愿做,课程不愿听。
3.饮食不规律,零食常抱着,三餐常空着。
4.运动不规律,健康常忽略,体魄较孱弱。
5.情绪不稳定,低落没征兆,高亢没原因。
6.手机不离手,沉迷于网络,拒绝回现实。
7.习惯不培养,想做就去做,不想就逃避。
8.计划不制定,学期无目标,学习计划短缺。
干预时,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调整作息,恢复学习
为帮助同学们尽快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家长可以帮助同学逐步将作息时间调整到和学校生活接近,并适当提醒完成假期学习任务和新课预习。对于调整作息和恢复学习状态这件事,家长要做到“不能不管,但又不能操之过急”,循序渐进,尽可能避免同学产生逆反心理。可以和同学详细讨论,看看同学希望如何进行调整。当同学作息时间调整好、学习任务完成好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同学将生活规律逐渐从“放假模式”过渡到“上学模式”。
(二)积极回应,给予支持
使用积极的解释回应孩子,可以提升同学们的自我效能感,逐渐习得积极乐观的品质,帮助同学建立自信心。著名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告诉我们:乐观的基础不在于励志词句或是胜利的想象,而在于我们对原因的看法,这就是“解释风格”。主动觉察同学的心理状态,用心聆听,积极解释,给予陪伴和支持。
比如,在讨论新学年计划时,可以先肯定同学在暑期内取得的小进步。如果看起来没有什么进步,可以仔细看看同学都做了什么样的努力,肯定他的努力;接着和同学一起看看,从这段努力了却没有预想收获的经历里他学习到了什么。当然,如果有成就有进步的话,更应该去看一看他学到了什么可以让他取得进步。然后我们才进入讨论未来的话题,一起去看看如何把对未来美好的设想变成现实。过程中,可能还会涉及到同学对未来的担心,请一定要认真、耐心的听同学完整的讲完,不要打断同学。
(三)家校互通,平心面对
家长要及时和班主任联系,明确返校的要求,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各项开学准备,了解学校的防疫及教育要求,发挥学校集体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各自优势,保证家长和同学都能更加平心静气,能够以更愉悦的心态迎接开学。
三、关注教育政策,当好第一责任人
今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为给家长支招,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预防学生网络沉迷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信》。
具体提出了“五要”:一要善引导,重监督;二要重表率,立榜样;三要常陪伴,增亲情;四要导心理,促健康;五要多配合,常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