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更好的教育

发布者:闻家君发布时间:2018-01-18浏览次数:13

追寻更好的教育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使教人变死。不教人变的不是教育。”这振聋发聩的话语,是陶行知先生论述师范生角色转换的一篇文章的开篇语。对角色转换的问题,陶老谈了两个方面。语言诙谐幽默,而寓意明了直接,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深思。
    在《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中,陶老对美猴王大力称颂。在他眼中,孙悟空不仅是一个“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教师,而且是一个胸怀大志、为人谋福的教师。他循循善诱地规劝我们“应该拜小朋友做师傅,也如孙行者的本领比唐僧大却要做唐僧的徒弟”。陶老这情真意切的文字,正像是鼓励教师成长的号角。在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具有深刻的意义。
    要教学生变,教师首先得变;要教给学生本领,教师首先得本领高超;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首先应甘心认小朋友当师傅。孩子的成长也如取经一样充满挫折和困难,教师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拥有耐心和智慧,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像孙悟空一样去虔诚地学习。《西游记》中,孙悟空也多次赌气说:“我一个筋斗云到西天拿来算了。”能行吗?绝对不行!因为佛祖看中的不是经书,而是取经的过程。“西天保谁去取经?小朋友是你的唐僧。”其实,保护孩子“取经”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过程;只有在这个携手共进的过程中,教师才能真正实现知识和实践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体验教育的成功与快乐,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追求。孙悟空的执着和牺牲精神,的确值得每一个教师反思和学习。
    当我们今天一再回味“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经典名言时,无不对先生70多年前就能如此生动准确地抓住我国教师的“顽疾”所叹服。在脍炙人口的《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中,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小孩子懂得什么?”的态度下,牛顿被认为是笨蛋,瓦特被认为是庸才,爱迪生被认为是坏蛋;若想在笨蛋中体会出真牛顿,在凡庸中体会出真瓦特,在坏蛋中体会出真的爱迪生,教师必须把自己变成个小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他还耐心地告诫我们,“小孩子是再大无比的一个发明家”,“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您若变成小孩子,学校立刻变乐园……你立刻会发现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我想,先生的话中至少深刻渗透着三层含义: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谁也无法预测他们的未来;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用爱心和智慧点燃孩子生命的灯塔。其次,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与成人存在巨大的差异。既然是孩子,就意味着不成熟,成长必然与失误相伴,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而要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再其次,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他们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不是要孩子去适合教育,而是教育必须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这些闪烁着永恒的教育智慧和精神光芒的文字,简直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平等、尊重、信任”的学生观。
    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只有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思维方式,才能使教师深刻认识和理解其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意义。虽然我们喊了多年“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平等关爱每一个学生”,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敞开心扉包容那些学困生、调皮生。如果教师不能从本质上充分认识自身的特殊身份和专业性质,不能从根本上充分理解自己和学生关系的特殊性、复杂性,抱着“师道尊严”的牌匾不放,那么我们再灌输和强调师德的重要性也无疑如隔靴搔痒,反而很容易造成教师心理上的抵触。当教师在思维和行为上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正确角色时,班主任队伍师德建设将变得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成为教师自觉、自发的学习行动。


学校概况

学校介绍

校园新闻

历史沿革

校园文化

现任领导

通知公告

党建引领

党建动态

主题教育

附中清风

重要文件

教师发展

名师风采

教师荣誉

教务在线

教研动态

学生发展

德育动态

学生风采

社团活动

家校合作

心育科普

德育课题

招生专栏

生涯规划

志愿者行动

行政服务

党政办

新闻宣传中心

人力资源办

政教处

教务处

科教处

国际部

总务处

安稳办

校友办(兼离退办)

信息中心

工会

团委

招生办

竞赛部

招采中心

校友天地

联系电话:0791-88507022 传真 0791-88507022 招生咨询热线:0791-88507160

备案/ 许可证编号为:赣ICP备05000394号-1 版权所有: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